网站首页    宋代馆    定窑    宋 定窑绿釉花卉纹尚食局款梅瓶

宋 定窑绿釉花卉纹尚食局款梅瓶

宋 定窑绿釉花卉纹尚食局款梅瓶
高 H 28.5cm
北京格古瓷枕博物馆 藏 版权所有
Ding kiln Green glaze Floral pattern "shangshiju"Kuan Plum bottle   Song Dynasty(960-1279)   H 28.5cm    Now collection the Museum of Gegu

 

在《中国古陶瓷图典》中,冯先生又提到:“定窑所烧制的绿釉,被“后世”称为“绿定”,是珍贵的名品。”定窑烧造的绿釉产品自中晚唐至金末一直大量生产,器型非常丰富。绿釉的呈色剂为铜的氧化物,铅化物作为基本助溶剂,属二次入窑的低温铅釉(800—1000°C),也许是传承了唐三彩技术,由此演变而来。现定州博物馆藏有属磁州窑风格的金代完整定窑绿釉刻花枕,该枕胎体粗,呈灰黑色,纹饰具典型定窑风格。遗址标本显示绿釉定窑产品少部分具有刻划印剔堆贴等多种精致装饰,大多光素无纹,早期均使用化妆土,呈色淡绿青翠,赏心悦目,稍有别于其他窑口的呈色。装烧多采用三岔支钉,垫饼及泥圈等,未见覆烧芒口品种。

 

 

目前学术界界定:高温釉1250°C以上、中温釉1100°C—1250°C、低温釉1100°C以下。定窑绿釉应是二次入窑烧成的800°C左右低温釉,但就其胎来讲,也未曾见过1200°C以上产品。原因也许绿定素烧器坯的界限必须具有一定的吸水率,从而保证釉水的吸附能力。那时定窑烧造技术解决不了1250°C高温素烧坯的二次挂釉问题,再者高温素胎复烧时也极易破碎。综合多种因素考虑,当时并无高温绿定存在。即使偶尔存在也不过是少量试验品,不成熟产品。所以,由于受当时技术的限制,并没有正式生产绿釉高温瓷胎的定窑品种。在宋代,只有广西容县烧造高温绿釉瓷,而南北方窑口多烧造绿釉陶器。定窑遗址尤其是燕川区,低温绿釉陶器更是俯拾皆是,在众多定窑绿釉陶瓷残片中,极少数确有定窑风格的刻划、薄胎、白胎之特点,但与高温白定洁白、坚薄的胎相比,均存在明显距离。

 

依靠目前资料来看,定窑生产的大多为绿釉陶器,少数精品也达不到传统意义胎体洁白、轻薄的“绿定“标准。在遗址、定州、保定出土的大量绿釉标本中,现确未发现超过1200°C高温洁白之胎的绿釉产品。由于内在胎骨相对疏松,均达不到传统意义的高温。

 

 

马会昌、赵彦博两先生在《浅谈绿定》一文中说:“依据现有资料和一些专家的看法认为,绿定似应指那些产于宋代,胎体洁白、轻薄,且带有刻划纹饰的绿釉瓷才算真正的绿定”。二者根据手中现有采集于定州、曲阳、保定等地的绿釉定瓷标本和定窑窑址出土的标本及博物馆的实物比较分析,对绿釉定瓷有以下看法:

 


 

1.绿釉定瓷烧造时间。学术界认为,绿定同白定、黑定、紫定一样,有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不可能一下子就烧出形制好,胎质好,釉色好的产品来。从标本看,绿定是在三彩的基础上并根据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和生活需要逐步形成单色釉。晚唐、五代、北宋时期的器物较多,北宋以后的器物较少。因此,可以看出绿定烧制时间,即使不一定和白釉定瓷同步,也不会晚于唐、五代时期。唐代时期所出土的绿釉定瓷与北宋所出土的绿釉定瓷温差不同,但绿色相近,没有很大的区别。晚唐、五代、北宋时期绿釉定瓷胎质釉色相对较好,北宋以后胎质釉色相对较差,只是北宋以后在纹饰上更加成熟。

2. 绿釉定瓷的造型。以现有标本看,绿釉定瓷器物的造型与同时期其他釉色器物造型一致,非常精细美观。

3.绿釉定瓷的胎质。依现有资料和定窑窑址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定州博物馆及笔者采集、收藏的标本看,绿定的胎质大体有白色、灰色,也有黑色、黄色、砖红色等(以上各种颜色绿定胎骨均由温度和火焰气氛所致),有薄有厚,依器而定,种类较多。

4. 绿釉定瓷的纹饰。绿釉定瓷一部分和白釉定瓷一样有纹饰,包括刻花、划花、印花、剔花、贴花、堆贴等。另一部分则光素无纹饰。

5.绿釉定瓷的釉。绿釉定瓷都是低温铅釉,在已烧好的素胎上挂釉,两次烧成(温度800——1000度左右),早期用化妆土,晚期则不用化妆土。定窑的绿釉,既不同于辽绿,也不同于其它窑口的绿色。烧成后的绿色令人赏心悦目,似西瓜皮样淡绿色自然的美感。如:50年代,北京故宫博物院冯先铭先生在定窑窑址采集的绿釉刻龙纹定瓷标本和定窑窑址库存瓷片标本(唐代绿釉定瓷温度低于宋代烧制温度。唐代绿釉定瓷胎骨基础上,加制耐火材料,所烧的绿釉器吸水率低,坚固耐用)。

6.绿定的烧造方法。从发掘标本及窑具(定窑窑址博物馆库存烧造工具和绿釉瓷底足)来看,绿定烧造方法有支钉烧(三叉支钉)、垫饼或泥圈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