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清三代馆    清康熙    青花    清康熙 青花釉里红八仙人物碗

清康熙 青花釉里红八仙人物碗

清康熙 青花釉里红八仙人物碗
高 H 8cm  直径 D 22cm
北京格古瓷枕博物馆 藏 版权所有
Blue and white Underglaze Copper-red Bowl  Qing Dynasty Kangxi period(1662-1722)   H 8cm D 22cm    Now collection the Museum of Gegu

 

青花瓷起源于唐代,釉里红瓷起源于元代,两者组合为青花釉里红瓷却出现在数百年之后的元末明初。这与釉里红这种工艺的高难度有关。釉里红这种工艺虽然和青花瓷的绘画方法同属釉下彩绘,但由于釉里红所使用的铜红釉料在烧成过程中呈色并不稳定,温度一旦掌握不够,釉里红的色彩就会迅速变化,因此制作难度比青花瓷更高,而使用这种技术的青花釉里红瓷器,烧制的难度只会有增无减。

 

把青花与釉里红组合在一件瓷器上,成为一个新的艺术精品,这是元代景德镇陶瓷艺人的一项创造性成就。釉里红颜料只有涂布达到一定厚度才能呈红色,而且一旦呈色,颜色都比较浓,因此它不能产生颜色深浅的层次变化。青花的呈色,类似于水墨画,随着颜料涂布厚度的变化,可以产生由淡到浓的各种颜色效果。因此,青花弥补了釉里红呈色层次变化的不足,而釉里红则丰富了青花瓷的色彩。

 

 

从烧成技术上看,要得到好的釉里红和青花颜色,各自都需要在特定的烧成制度下进行。要将两种颜料在统一的烧成制度下烧成,必须寻找在同一制度下烧成的釉里红配方和青花配方。铜矿料在烧制时发色很难控制,烧制难度如此之高的青花釉里红瓷器,在明朝中期后曾一度消失,直到清朝的康熙年间才再次出现。但也正因为这种制作工艺的困难,青花釉里红瓷器在民间的窑厂是不会烧制的。

 

康熙时期釉里红的烧制得到了恢复,取得了仅次于青花瓷器的卓越成就。基本上能掌握高温釉下铜红材料的发色效果,釉里红发色比明代有所提高。且呈色稳定,鲜艳明丽,纹饰精致,线条细颈清晰,与青花配合浓淡相宜,和谐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