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元辽金代馆    元青花    元 青花甪端花卉纹大盘

元 青花甪端花卉纹大盘

元 青花甪端花卉纹大盘
直径 D 42cm  
北京格古瓷枕博物馆 藏 版权所有
Blue and White Luduan Floral pattern Plate   Yuan Dynasty (1271-1368)   D 42cm    Now collection the Museum of Gegu

 

甪(lù)在《辞海》里的释义:“角”字的变体与异读。甪端(lù duān)是一种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与麒麟相似,头上一角,甪端据说能够日行一万八千里,通四方语言,而且只陪伴明君,专为英明帝王传书护驾。寄寓了中国民众的美好愿望和祈盼,期盼国泰民安、生活富裕、人世昌隆、人寿年丰。

 

 

甪端在汉代初期似乎只是珍禽异兽中的一种, 而不是神兽,没有什么特别技能。《史记集解 》引郭璞注释: “角湍,音端, 似猪, 角在鼻上, 堪作弓。 李陵曾以此弓十张遗苏武也。”

 

 

自南北朝历唐、宋, “角端”被赋于种种 “神奇”的内容, 诸如 “日行万八千里”“能言 , 晓四夷之语”, 并被归入须待“明君圣主”在位方始现身的“祥兽”“瑞兽 ”, 而与“周市 ”“符拔 ”“麒麟”等共列。 瞿昙悉达《开元占经》卷 116《兽占一周市角端》: “《瑞应图》曰: 周市者, 神兽名也。 星宿之变而见, 王者德盛则至。又曰: 角端日行万八千里, 能言, 晓四夷之语, 明君圣主在位,明达方外幽隐之事, 则角端奉书而来”。

 

 

进入元朝以后, 除了“能诸国语”“能人言”“能言”外,“角端”还增加了外观“极壮大”“高如浮图”的“特征 ”。 王挥《秋涧集》卷 29《读后汉西域传论》: “世外鸿荒古罕闻, 角端人语鸟雄尊。 纵横最爱宣城笔, 理绝人区略不论。 角端,兽名, 极壮大, 能诸国语”。

 

 

一直以来关于成吉思汗西征印度,都有着这么一个传说。相传促使成吉思汗从印度撤军的原因是:成吉思汗在印度河遇到了一种叫做甪端的怪兽有关。当年成吉思汗为了追击扎兰丁一直进攻到了印度河北岸,可是深入印度境内的蒙古骑兵虽然沿途攻下了不少城池,但却一直没找到扎兰丁的踪迹。于是当时耶律楚材便劝说成吉思汗撤出印度放弃追击。但是成吉思汗不愿意放弃追击扎兰丁,恰逢此时传来哲别部队进军高加索山,战胜钦察援军,进兵俄罗斯的好消息。听到这个消息,成吉思汗更不愿意放弃追击扎兰丁、吞并印度的想法。

 

 

《元史·太祖本纪》记载:

“甲申,帝至东印度,驻铁门关。有一角兽,形如鹿而马尾,其色绿,作人言,谓侍卫者曰:汝主宜早还。帝以问楚材,对曰:此瑞兽也,其名角端,能言四方语,好生恶杀。此天降符,以告陛下。陛下天之元子,天下之人,皆陛下之子。愿承天心,以全民命。”

 

 

但是当成吉思汗的大部队到了印度河畔时,遥见河中水汽磅礴,日光迷蒙。将士们口干舌燥,纷纷下骑饮水,可是河水热度似沸,根本不能入口。这使得将士上下怨声不断,恨不得立刻驰归。耶律楚材正想再次进谏,忽见河滨出现一大怪兽。成吉思汗遂命令将士准备弯弓射杀,忽然听到怪兽发出响声,酷似人音,仿佛有“汝主早还”四字。耶律楚材立即阻止弓箭手,乘机对成吉思汗说这种怪兽名叫甪端,是上天派来警告成吉思汗为了保全民命尽早班师的。成吉思汗于是顺应天意率军返回了蒙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