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磁州窑萧何月下追韩信故事纹枕
本博物馆藏,元磁州窑萧何月下追韩信故事纹枕,形制为元代长方出檐式瓷枕,枕面开光花卉纹,开光中间用墨彩绘出历史故事“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画面及情节,画面笔墨浓淡相宜,笔法流畅自然,刻画的人物形象非常生动传神。
元 磁州窑萧何月下追韩信故事纹枕
长 L 45.5cm
北京格古瓷枕博物馆 藏 版权所有
Cizhou kiln Character pattern porcelain pillow Yuan Dynasty (1271-1368) L 45.5cm Now collection the Museum of Gegu
磁州窑元代白地黑花长方形瓷枕以其量大、图美、画繁、文字众多,尤其是元杂剧故事图生动为特征,是元杂剧极端繁盛影响下的民间构图产物,受到广泛关注。其人物绘画注重故事性,每一幅画描绘一个重要的故事场景,体现一部杂剧的核心情节,从而既能够使人物富有动作性、故事性、关系分明、栩栩如生,又能实现画面的点题效果,让平头百姓都能够一目了然,懂得所绘内容——当然,今天我们脱离了这些人物故事画的生态环境,许多内容反而需要猜测和考证了。
磁州窑瓷枕故事图像形成直观观察元杂剧演出内容与形式的窗口,参照有关文献资料开展研究,还可以发掘出元杂剧情节的发展演变痕迹,弥补存世剧本的缺环,补充元杂剧研究资料的短缺,是不可多得的文物史证材料。
《萧何月下追韩信》是元代杂剧作家金仁杰创作的历史题材作品。该剧描写了楚汉之际韩信怀才不遇的苦闷与彷徨,尤其是“烟波名利”两难的处境。
曲文质朴而雄浑,如第二折[双高·新水令]套:“恨天涯流落客孤寒,叹英雄半世虚幻。坐下马空踏遍山水难,背上剑枉射得斗牛寒!恨塞于天地之间。云遮断玉砌雕栏,按不住浩然气透霄汉”。
历史上确实有萧何追回韩信的事件,但情节比元曲中描述的要简单得多。《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韩信因不被刘邦重用而逃亡,后被萧何追回,刘邦最终任命韩信为大将。后来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俗语也源于此。
磁州窑瓷枕绘出元杂剧故事图,在题材选择上有几个特点:
第一,偏重历史人物故事,对于现实生活剧目则不选或少选。这是因为历史典故家喻户晓,便于图绘画面表现与理解。
第二,一个集中题材是神仙道化剧,例如《桃源洞》《黄粱梦》《岳阳楼》《陈抟高卧》《辰钩月》《铁拐李》和八仙皆是,另外《西天取经》《柳毅传书》也应该属此范围。
明初朱权《太和正音谱》里将元杂剧作品分为“杂剧十二科”,其第一科即“神仙道化”,足见此类作品在当时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我们知道,元代异族统治的高压政策下,社会黑暗、权豪横行,人命如蝼蚁,这种恶劣环境造成人们的生命恐惧,于是鼓吹避世隐逸、度脱修仙的神仙道化剧得以大行其道。
第三,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便于图绘表现和点题。这一点是出自绘画技术和图像传达的要求,很容易理解。磁州窑瓷枕元杂剧故事画极大提升了民间对于历史文化的知识与兴趣,起到了文化传播和审美普及的作用,当然,也渗透了道德观与社会思潮的影响。